您现在的位置是:
狼毒花是一种什么植物?图片,在青岛有种植的吗?我家里也有一棵说是狼毒花,不知道是不是?
狼毒花是一种什么植物?图片,在青岛有种植的吗?我家里也有一棵说是狼毒花,不知道是不是?
谢谢大家对狼毒花是一种什么植物?图片,在青岛有种植的吗?我家里也有一棵说是狼毒花,不知道是不是?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列表:
狼毒花是一种什么植物?图片,在青岛有种植的吗?我家里也有一棵说是狼毒花,不知道是不是?
2.狼毒的主要价值
狼毒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狼毒”是这种花的学名,华北地区的百姓俗称“闷头黄花”。其叶子长圆型,轮生,花单性,结蒴果,扁圆形。根有毒,可入中药,有祛痰、止痛等作用。
狼毒是一种中药。有巨毒。所谓的狼毒花,也许就是这种中药开的花吧。
狼毒
瑞香科狼毒属,多年生草本,丛生,高20-50厘米,头状花序。花冠背面红色,腹面白色。叶互生,无柄,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全缘,无毛。生长于高海拔的山坡和牛场。
狼毒根入药,有大毒,能散结、逐水、止痛、杀虫,主治水气肿胀、淋巴结核、骨结核;外用治疥癣、瘙痒,顽固性皮炎、杀蝇、杀蛆。根也作蒙药用(蒙药名:达伏图茹),能杀虫、逐泻、止腐消肿,主治各种"奇哈"症、疖痛。狼毒近年来还被用于生物农药。以毒攻毒、取得明显效果。
康巴藏语称为“阿交如交”。
其根可以用来造纸。
气味:(根)辛、平、有大毒。
主治:1、心腹前。用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烂,加蜜成丸,如梧子大。 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第三天服三丸,然后又双一丸起至三丸止,如此循环直以病愈。
2、腹中冷痛(民证停痰,两胁痞满)。用狼毒三两、附子一两、旋复花三两,共捣为末,加蜜做在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饭前服。白开水送下。每天服三次。
3、阴疝(睾丸缩入腹中,急痛)。用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夜连服三次。
4、寄生虫病。用狼毒研细,取一钱,加糖一块,临星时空腹服,水送下。次早即有虫排出。
5、干湿虫疥。用狼毒(不拘多少)捣烂,以猪油、马油调搽患处。睡时勿以被蒙头,恐药气伤脸。
6、积年疥癞。用狼毒一两,一半生研、一半炒研,加轻粉三合、水银三钱,共为末,浸清油中三日(油中加茶末少许),蘸油涂患处。同时以口鼻在药碗上吸气以助药效。
7、积年干癣(抓破则出黄水,每逢阴雨即痒)。用狼毒末涂搽。
8、恶疾风疮。用狼毒、秦艽,等分为末,每服一匙,温酒送下,一天服一至二次。
别名红狼毒、绵大戟、一把香、山萝卜、红火柴头花、断肠草[河北围场]
来源瑞香科狼毒属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根。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辛、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散结,逐水,止痛,杀虫。用于水气肿胀,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疥、癣,杀蝇、蛆。
用法用量 3~8分;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敷患处。
备注(1)有大毒,中毒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孕妇可致流产。冲捣时需戴口罩,否则易引起过敏性皮炎等。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狼毒
狼毒的功效介绍:
狼毒 (《本经》)
异名续毒(《本经》),川狼毒(《集效方》)。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
植物形态①瑞香狼毒,又名:断肠草、打碗花、山丹花、闷头花、一把香。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
根圆柱形。
茎丛生,平滑无毛,下部几木质,带褐色或谈红色。
单叶互生,较密;狭卵形至线形,长1~3厘米,宽2~10毫米,全缘,两面无毛;老时略带革质;叶柄极短。
头状花序顶生,直径约2.5厘米,花多数;萼常呈花冠状,白色或**,带紫红色,萼筒呈细管状,先端5裂,裂片平展,矩圆形至倒卵形;雄蕊10,成2列着生于喉部;子房上位,上部密被细毛,花柱短,柱头头状。
果卵形,为花被管基部所包。
种子1枚。
花期5~6月。
生于高山及草原。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②狼毒大戟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全体含白色乳汁。
根肉质肥大。
茎下部叶鳞片状,膜质,淡褐色;中、上部叶3~5片轮生,无柄;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6.5厘米,宽1~3厘米。
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
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排成复伞形;伞梗5枝,基部轮生叶状苞片5;每枝再分3枝,分枝处有3片三角卵形的苞叶,小枝先端具2片较小的苞叶及1~3个杯状聚伞花序;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杯形的总苞内,总苞先端5裂,腺体5个与裂片互生;雄花 雄蕊1;雌花 雌蕊1,子房扁圆形,花柱3,先端浅裂成2叉状柱头。
蒴果扁球形,有3纵沟,褐色。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生于山坡及山野向阳处。
分布东北及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
③月腺大戟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叶互生;叶片狭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1.5~2厘米,先端圆,基部楔形。
杯状聚伞花序,排成复伞形;伞梗5枝,基部具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长卵形的叶状苞片4~5枚;每枝再分2枝,分枝处有三角卵形或广卵形苞叶2枚,小枝先端具2片较小的苞叶及1个杯状聚伞花序;雌雄花同生于萼状杯形的总苞内,总苞先端4浅裂,腺体4个。
蒴果光滑无毛。
花期5~6月。
生于山坡或林下草丛中。
分布几遍全国。
采集春、秋采挖,去茎叶、泥沙,晒干。
药材①狼毒又名:绵大戟、山萝卜(《滇南本草》),大将军、红狼毒、西北狼毒。
为瑞香狼毒的干燥根,呈圆锥形至长圆柱形,稍扭曲,长7~30厘米,直径2~7厘米;根头部留有地上茎残基;外表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及横生的细长皮孔,有时残留细根。
栓皮剥落后,露出柔软的纤维。
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中心木质部黄白色,外圈韧皮部白色,呈纤维状。
气微,味微甘、微苦而辣。
产内蒙古、山西、河南、青海、甘肃、陕西、四川等地。
②白狼毒为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干燥根,都切成类圆形的块片。
狼毒大戟又名:猫眼花根、东北狼毒。
直径约4~7厘米,厚0.5~3厘米,偶有厚达7厘米者。
表面黄棕色或淡棕色。
栓皮成重叠的薄片状,易剥落。
切面不平坦,有暗棕色与黄白色相间的明显同心环,偶有环纹不显著者。
质轻,易折断,断面粉性,水湿之有粘性,撕开时可见粘丝。
气微,味甘,并有刺激性辣味。
产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
月腺大戟的根性状与上种相似,唯切面的同心环纹颜色较浅,不如狼毒大戟根的明显。
以水湿之不显粘性。
产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本草》所载的狼毒,系瑞香科瑞香狼毒,故应以此为 ,但目前多数地区所用的狼毒,为大戟科的白狼毒。
化学成分瑞香狼毒的根含甾醇、酚性成分、氨基酸、三萜类及有毒的高分子有机酸。
可能还含蒽甙。
狼毒大戟根含树脂10.46%及1~2%硬性橡胶。
药理作用从瑞香狼毒根中提得一种狼毒甙,原称川狼毒素的抗菌物质,并称其毒性很低。
狼毒煎剂灌胃6克(生药)/公斤,可提高小鼠痛阈20~50%(电击小鼠尾法及热板法)。
叶、根中可能含有蒽甙,能增强小肠蠕动,可治疗便秘。
狼毒大戟的根可用以杀蛆,灭孑孓。
20%的煎剂对麻醉犬的呼吸、血压及离体蛙心、肠管均无甚作用。
炮制生狼毒:用水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醋狼毒:取狼毒片加醋拌匀,稍闷,待醋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
(每100斤狼毒片,用米醋20~30斤)
性味苦辛,平,有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有大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毒。
④《本经逢原》:苦辛,寒,大毒。
归经《得配本事》:入手太阴,兼少阴经气分。
功用主治-狼毒的功效逐水祛痰,破积杀虫。
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
②《别录》:疗胁下积癖。
③《药性论》:治痰饮,症瘕。
④《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饮食结住,积久稠痰,状粘如胶。
攻虫积,利水道,下气,消水肿,吐痰涎。
⑤《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虫疽,瘰疬,结痰,驱心痛。
⑥《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下气杀虫。
治痰饮停留,骨膜发炎,结核顽疮,酒齄鼻。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8分;或入丸、散。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宜忌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大豆为之使。
恶麦句姜。
②《药对》:畏占斯、密陀僧。
③《本草汇言》:脾元不足,真气日乏者,不可妄施。
④《得配本草》:畏醋。
⑤《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忌用,慢性胃肠溃疡慎用。
选方①治积聚,心腹胀如故者:狼毒四两(锉碎,醋拌炒干),附子三两(炮裂,去皮脐),防葵三两。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五丸,以利为度。
(《圣惠方》狼毒丸) ②治卒心腹症坚,两胁下有气结者:狼毒二两,旋覆花一两,附子二两(炮)。
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
服二丸,稍加至三丸。
③治心腹相连胀痛:狼毒二两,附子半两。
捣筛,蜜丸如梧子大。
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九,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
④治阴疝,阴丸卒缩入腹,急痛欲死: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烧)。
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夜三度。
(②方以下出《补缺肘后方》) ⑤治水肿:绵大戟细末,每股五分,滚水服。
忌盐一百日,乃泻去黄水,其肿自消,如泻不止,冷粥补之。
(《滇南本草》) ⑥治一切食积、痰积、虫积、气积、痞块疼痛,胸膈肚腹膨胀,饮食不消,面皮黄瘦,单腹胀:绵大戟为末,米糊为丸。
如马豆子大,每服七丸,滚水送下,以利为度。
(《滇南本草》) ⑦治淋巴结结核:一未溃或已溃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烂,除渣取药液,加热浓缩成膏,洗净伤口,外敷。
二已溃者拔脓毒:狼毒一斤,蛇蜕八分,花椒一两,松香五钱。
将狼毒煎制成膏,其他药研成细末,撒入并搅拌均匀。
外敷。
三愈合淋巴结结核伤口:狼毒一两,蒲公英根一两。
煎成膏外敷。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睾丸结核:狼毒、核桃、白矾各等量。
烧存性,共研细末。
每日一次,每次一钱三分,开水送服。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⑨治疠风癞疮:狼毒,童便浸炒,研末。
每早晚各服五分,温酒下。
(《张三丰仙传方》) ⑩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狼毒,醋磨涂之。
(《圣惠方》) ⑾治久年干疥干癣及一切癞疮:狼毒(微炒研细末),轻粉减半。
和匀,干疥癣癞疮,搔破搽之;湿者干掺,数次效。
(《永类钤方》) ⑿治脏腑内一切虫病:川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钱,用饧一皂子大,沙糖少许,以水同化,临卧空腹服之,来日早取下虫效。
(《集效方》) ⒀治外伤出血:绵大戟研末撒于伤口。
(《云南中草药选》)
临床应用①治疗皮肤病取月腺大戟洗净,剥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为止;然后用纱布过滤,药液继续煎煮浓缩至一定粘度,冷后涂布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
或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18克,头5天临睡前内服1片,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后增至早、中、晚各1片,一疗程为20~30天,个别延长至35天,总剂量7~12克。
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癣30例,13例痊愈,16例好转,1例无效;用片剂治牛皮癣22例,基本痊愈2例,显著好转11例,好转7例,无效2例。
稠膏亦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湿疹15例,均有较好疗效,一般涂药3~10次即可见效。
本品有毒,口服片剂有胃肠道紊乱(如胃纳减退、恶心,肠鸣,腹泻、腹痛等),头昏痛,乏力,体重减轻等反应,除1例因腹泻次数较多而终止治疗外,其余病例暂停服药或减少剂量,均自行好转。
另外发现部分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略有下降,应用维生素B4或B6后均恢复正常。
②治疗结核病先制成狼毒枣,其法取狼毒放入锅内,加水煎煮,把大枣放入笼屉,约蒸二小时半即成;狼毒与大枣按2:4配制。
每日3次,开始服狼毒枣每次10粒,视副作用有无,逐渐递增或减少,每次最多20粒;或 周每日130克(约30粒),第二周每日225克(约45粒),第3周以后每日300克(约60粒)分三次食后内服,连服三个月为一疗程;间隔1~2周,视情况可再给第二疗程。
曾治疗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副睾结核、结核性角膜炎及肺结核,均有一定疗效。
30例肺结核服后症状改善者22例,体重增加2~23市斤者28例,病灶进步18例,痰菌转阴9例,血沉下降14例,恶化者仅1例;对其他肺外结核,凡能耐心服用者,均有不同疗效。
副作用有恶心、头昏、便溏等。
经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此外,蒸狼毒枣所剩在锅内的狼毒液经过滤后,用文火浓缩成稀糊状泥膏,可作局部治疗剂,治疗皮肤结核、癣疥、各种瞒性皮炎、酒齄鼻、秃疮及各种顽固性溃疡等,均有一定效果。
③ 取狼毒1钱放入200毫升水中煮后捞出,再打入鸡蛋2只煮熟后吃蛋喝汤。
用于治疗胃癌、肝癌、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等25例,治后症状减轻,少数病例可见肿瘤缩小。
也可用狼毒与鸡血藤、苡米、半枝莲等制成复方狼毒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行静脉滴注;或制成复方狼毒片内服。
治疗20例晚期胃癌,在术前用药可以缓解症状,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在术后用药,可以巩固疗效,稳定病情。
用药后一般具有止痛、增进食欲等作用。
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轻度腹泻,未发现对肝、肾及神经方面的毒性表现。
④治疗慢性气管炎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剂或丸剂,每次剂量相当于干品0.5克,每日3次,饭后服。
治疗299例,观察10天,显效52例(17.39%),好转170例(56.86%);具有较好的平喘、化痰及镇咳、消炎作用,尤以平喘作用显著;多数服药后1、2夭自觉出气省劲,痰易咯出,5天后咳嗽次数和痰量减少,食欲明显增加。
但副作用较大,病人服水剂30分钟后即出现胃不适,口腔咽部发麻,头昏恶心,或腹泻、腹痛,停药后3~24小时,可自行好转;丸剂均有腹泻症状,对久热伤津、咽干舌燥、声哑、呕吐、恶心者不宜用。
用上述的狼毒枣也可治疗本病,每次服3~5个,每日3次,副作用较水剂或丸剂明显减少。
对278例观察1个月,基本治愈21例,占7.6%,显效119例,占42.8%,仅个别有轻微口干,极个别有轻微肝功能改变。
狼毒的主要价值
瑞香科狼毒编辑本段属,多年生草本,丛生,高20-50厘米,头状花序。花冠背面红色,腹面白色。叶互生,无柄,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全缘,无毛。生长于草原和高山草甸。
在高原上,牧民们因它含毒的汁液而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字。狼毒花根系大,吸水能力强,能够适应干旱寒冷的气候,生命力强,周围草本植物很难与之抗争,在一些地方已被视为草原荒漠化的“警示灯”。而在高原上狼毒的泛滥,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人们放牧过度,其他物种少了,狼毒乘虚而入。
狼毒根入药,有大毒,能散结、逐水、止痛、杀虫,主治水气肿胀、淋巴结核、骨结核;外用治疥癣、瘙痒,顽固性皮炎、杀蝇、杀蛆。根也作蒙药用(蒙药名:达伏图茹),能杀虫、逐泻、止腐消肿,主治各种"奇哈"症、疖痛。狼毒近年来还被用于生物农药。以毒攻毒、取得明显效果。
康巴藏语称为“阿交如交”。
其根可以用来造纸。
气味:(根)辛、平、有大毒。
主治:1、心腹前。用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烂,加蜜成丸,如梧子大。 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第三天服三丸,然后又双一丸起至三丸止,如此循环直以病愈。
2、腹中冷痛(民证停痰,两胁痞满)。用狼毒三两、附子一两、旋复花三两,共捣为末,加圩鲈谧龀赏瑁?缥嘧哟蟆C糠?瑁?骨胺?0卓?拖隆C刻旆?巍?
3、阴疝(睾丸缩入腹中,急痛)。用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夜连服三次。
4、寄生虫病。用狼毒研细,取一钱,加糖一块,临星时空腹服,水送下。次早即有虫排出。
5、干湿虫疥。用狼毒(不拘多少)捣烂,以猪油、马油调搽患处。睡时勿以被蒙头,恐药气伤脸。
6、积年疥癞。用狼毒一两,一半生研、一半炒研,加轻粉三合、水银三钱,共为末,浸清油中三日(油中加茶末少许),蘸油涂患处。同时以口鼻在药碗上吸气以助药效。
7、积年干癣(抓破则出黄水,每逢阴雨即痒)。用狼毒末涂搽。
8、恶疾风疮。用狼毒、秦艽,等分为末,每服一匙,温酒送下,一天服一至二次。
别名红狼毒、绵大戟、一把香、山萝卜、红火柴头花、断肠草[河北围场] 高原红
来源瑞香科狼毒属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根。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辛、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散结,逐水,止痛,杀虫。用于水气肿胀,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疥、癣,杀蝇、蛆。
用法用量 3~8分;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敷患处。
备注(1)有大毒,中毒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孕妇可致流产。冲捣时需戴口罩,否则易引起过敏性皮炎等。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狼毒
狼毒的功效介绍:
狼毒 (《本经》)
异名续毒(《本经》),川狼毒(《集效方》)。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
植物形态①瑞香狼毒,又名:断肠草、打碗花、山丹花、闷头花、一把香。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
根圆柱形。
茎丛生,平滑无毛,下部几木质,带褐色或谈红色。
单叶互生,较密;狭卵形至线形,长1~3厘米,宽2~10毫米,全缘,两面无毛;老时略带革质;叶柄极短。
头状花序顶生,直径约2.5厘米,花多数;萼常呈花冠状,白色或**,带紫红色,萼筒呈细管状,先端5裂,裂片平展,矩圆形至倒卵形;雄蕊10,成2列着生于喉部;子房上位,上部密被细毛,花柱短,柱头头状。
果卵形,为花被管基部所包。
种子1枚。
花期5~6月。
生于高山及草原。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②狼毒大戟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全体含白色乳汁。
根肉质肥大。
茎下部叶鳞片状,膜质,淡褐色;中、上部叶3~5片轮生,无柄;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6.5厘米,宽1~3厘米。
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
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排成复伞形;伞梗5枝,基部轮生叶状苞片5;每枝再分3枝,分枝处有3片三角卵形的苞叶,小枝先端具2片较小的苞叶及1~3个杯状聚伞花序;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杯形的总苞内,总苞先端5裂,腺体5个与裂片互生;雄花 雄蕊1;雌花 雌蕊1,子房扁圆形,花柱3,先端浅裂成2叉状柱头。
蒴果扁球形,有3纵沟,褐色。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生于山坡及山野向阳处。
分布东北及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
③月腺大戟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叶互生;叶片狭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1.5~2厘米,先端圆,基部楔形。
杯状聚伞花序,排成复伞形;伞梗5枝,基部具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长卵形的叶状苞片4~5枚;每枝再分2枝,分枝处有三角卵形或广卵形苞叶2枚,小枝先端具2片较小的苞叶及1个杯状聚伞花序;雌雄花同生于萼状杯形的总苞内,总苞先端4浅裂,腺体4个。
蒴果光滑无毛。
花期5~6月。
生于山坡或林下草丛中。
分布几遍全国。
采集春、秋采挖,去茎叶、泥沙,晒干。
药材①狼毒又名:绵大戟、山萝卜(《滇南本草》),大将军、红狼毒、西北狼毒。
为瑞香狼毒的干燥根,呈圆锥形至长圆柱形,稍扭曲,长7~30厘米,直径2~7厘米;根头部留有地上茎残基;外表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及横生的细长皮孔,有时残留细根。
栓皮剥落后,露出柔软的纤维。
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中心木质部黄白色,外圈韧皮部白色,呈纤维状。
气微,味微甘、微苦而辣。
产内蒙古、山西、河南、青海、甘肃、陕西、四川等地。
②白狼毒为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干燥根,都切成类圆形的块片。
狼毒大戟又名:猫眼花根、东北狼毒。
直径约4~7厘米,厚0.5~3厘米,偶有厚达7厘米者。
表面黄棕色或淡棕色。
栓皮成重叠的薄片状,易剥落。
切面不平坦,有暗棕色与黄白色相间的明显同心环,偶有环纹不显著者。
质轻,易折断,断面粉性,水湿之有粘性,撕开时可见粘丝。
气微,味甘,并有刺激性辣味。
产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
月腺大戟的根性状与上种相似,唯切面的同心环纹颜色较浅,不如狼毒大戟根的明显。
以水湿之不显粘性。
产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本草》所载的狼毒,系瑞香科瑞香狼毒,故应以此为 ,但目前多数地区所用的狼毒,为大戟科的白狼毒。
化学成分瑞香狼毒的根含甾醇、酚性成分、氨基酸、三萜类及有毒的高分子有机酸。
可能还含蒽甙。
狼毒大戟根含树脂10.46%及1~2%硬性橡胶。
药理作用从瑞香狼毒根中提得一种狼毒甙,原称川狼毒素的抗菌物质,并称其毒性很低。
狼毒煎剂灌胃6克(生药)/公斤,可提高小鼠痛阈20~50%(电击小鼠尾法及热板法)。
叶、根中可能含有蒽甙,能增强小肠蠕动,可治疗便秘。
狼毒大戟的根可用以杀蛆,灭孑孓。
20%的煎剂对麻醉犬的呼吸、血压及离体蛙心、肠管均无甚作用。
炮制生狼毒:用水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醋狼毒:取狼毒片加醋拌匀,稍闷,待醋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
(每100斤狼毒片,用米醋20~30斤)
性味苦辛,平,有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有大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毒。
④《本经逢原》:苦辛,寒,大毒。
归经《得配本事》:入手太阴,兼少阴经气分。
功用主治-狼毒的功效逐水祛痰,破积杀虫。
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
②《别录》:疗胁下积癖。
③《药性论》:治痰饮,症瘕。
④《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饮食结住,积久稠痰,状粘如胶。
攻虫积,利水道,下气,消水肿,吐痰涎。
⑤《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虫疽,瘰疬,结痰,驱心痛。
⑥《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下气杀虫。
治痰饮停留,骨膜发炎,结核顽疮,酒齄鼻。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8分;或入丸、散。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宜忌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大豆为之使。
恶麦句姜。
②《药对》:畏占斯、密陀僧。
③《本草汇言》:脾元不足,真气日乏者,不可妄施。
④《得配本草》:畏醋。
⑤《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忌用,慢性胃肠溃疡慎用。
选方①治积聚,心腹胀如故者:狼毒四两(锉碎,醋拌炒干),附子三两(炮裂,去皮脐),防葵三两。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五丸,以利为度。
(《圣惠方》狼毒丸) ②治卒心腹症坚,两胁下有气结者:狼毒二两,旋覆花一两,附子二两(炮)。
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
服二丸,稍加至三丸。
③治心腹相连胀痛:狼毒二两,附子半两。
捣筛,蜜丸如梧子大。
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九,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
④治阴疝,阴丸卒缩入腹,急痛欲死: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烧)。
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夜三度。
(②方以下出《补缺肘后方》) ⑤治水肿:绵大戟细末,每股五分,滚水服。
忌盐一百日,乃泻去黄水,其肿自消,如泻不止,冷粥补之。
(《滇南本草》) ⑥治一切食积、痰积、虫积、气积、痞块疼痛,胸膈肚腹膨胀,饮食不消,面皮黄瘦,单腹胀:绵大戟为末,米糊为丸。
如马豆子大,每服七丸,滚水送下,以利为度。
(《滇南本草》) ⑦治淋巴结结核:一未溃或已溃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烂,除渣取药液,加热浓缩成膏,洗净伤口,外敷。
二已溃者拔脓毒:狼毒一斤,蛇蜕八分,花椒一两,松香五钱。
将狼毒煎制成膏,其他药研成细末,撒入并搅拌均匀。
外敷。
三愈合淋巴结结核伤口:狼毒一两,蒲公英根一两。
煎成膏外敷。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睾丸结核:狼毒、核桃、白矾各等量。
烧存性,共研细末。
每日一次,每次一钱三分,开水送服。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⑨治疠风癞疮:狼毒,童便浸炒,研末。
每早晚各服五分,温酒下。
(《张三丰仙传方》) ⑩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狼毒,醋磨涂之。
(《圣惠方》) ⑾治久年干疥干癣及一切癞疮:狼毒(微炒研细末),轻粉减半。
和匀,干疥癣癞疮,搔破搽之;湿者干掺,数次效。
(《永类钤方》) ⑿治脏腑内一切虫病:川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钱,用饧一皂子大,沙糖少许,以水同化,临卧空腹服之,来日早取下虫效。
(《集效方》) ⒀治外伤出血:绵大戟研末撒于伤口。
(《云南中草药选》)
临床应用①治疗皮肤病取月腺大戟洗净,剥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为止;然后用纱布过滤,药液继续煎煮浓缩至一定粘度,冷后涂布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
或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18克,头5天临睡前内服1片,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后增至早、中、晚各1片,一疗程为20~30天,个别延长至35天,总剂量7~12克。
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癣30例,13例痊愈,16例好转,1例无效;用片剂治牛皮癣22例,基本痊愈2例,显著好转11例,好转7例,无效2例。
稠膏亦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湿疹15例,均有较好疗效,一般涂药3~10次即可见效。
本品有毒,口服片剂有胃肠道紊乱(如胃纳减退、恶心,肠鸣,腹泻、腹痛等),头昏痛,乏力,体重减轻等反应,除1例因腹泻次数较多而终止治疗外,其余病例暂停服药或减少剂量,均自行好转。
另外发现部分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略有下降,应用维生素B4或B6后均恢复正常。
②治疗结核病先制成狼毒枣,其法取狼毒放入锅内,加水煎煮,把大枣放入笼屉,约蒸二小时半即成;狼毒与大枣按2:4配制。
每日3次,开始服狼毒枣每次10粒,视副作用有无,逐渐递增或减少,每次最多20粒;或 周每日130克(约30粒),第二周每日225克(约45粒),第3周以后每日300克(约60粒)分三次食后内服,连服三个月为一疗程;间隔1~2周,视情况可再给第二疗程。
曾治疗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副睾结核、结核性角膜炎及肺结核,均有一定疗效。
30例肺结核服后症状改善者22例,体重增加2~23市斤者28例,病灶进步18例,痰菌转阴9例,血沉下降14例,恶化者仅1例;对其他肺外结核,凡能耐心服用者,均有不同疗效。
副作用有恶心、头昏、便溏等。
经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此外,蒸狼毒枣所剩在锅内的狼毒液经过滤后,用文火浓缩成稀糊状泥膏,可作局部治疗剂,治疗皮肤结核、癣疥、各种瞒性皮炎、酒齄鼻、秃疮及各种顽固性溃疡等,均有一定效果。
③ 取狼毒1钱放入200毫升水中煮后捞出,再打入鸡蛋2只煮熟后吃蛋喝汤。
用于治疗胃癌、肝癌、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等25例,治后症状减轻,少数病例可见肿瘤缩小。
也可用狼毒与鸡血藤、苡米、半枝莲等制成复方狼毒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行静脉滴注;或制成复方狼毒片内服。
治疗20例晚期胃癌,在术前用药可以缓解症状,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在术后用药,可以巩固疗效,稳定病情。
用药后一般具有止痛、增进食欲等作用。
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轻度腹泻,未发现对肝、肾及神经方面的毒性表现。
④治疗慢性气管炎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剂或丸剂,每次剂量相当于干品0.5克,每日3次,饭后服。
治疗299例,观察10天,显效52例(17.39%),好转170例(56.86%);具有较好的平喘、化痰及镇咳、消炎作用,尤以平喘作用显著;多数服药后1、2夭自觉出气省劲,痰易咯出,5天后咳嗽次数和痰量减少,食欲明显增加。
但副作用较大,病人服水剂30分钟后即出现胃不适,口腔咽部发麻,头昏恶心,或腹泻、腹痛,停药后3~24小时,可自行好转;丸剂均有腹泻症状,对久热伤津、咽干舌燥、声哑、呕吐、恶心者不宜用。
用上述的狼毒枣也可治疗本病,每次服3~5个,每日3次,副作用较水剂或丸剂明显减少。
对278例观察1个月,基本治愈21例,占7.6%,显效119例
狼毒是什么中药啊?
根入药,有祛痰、消积、止痛之功能,外敷可治疥癣。
功能主治
逐水祛痰,破积杀虫。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 ②《别录》:疗胁下积癖。
③《药性论》:治痰饮,症瘕。
④《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饮食结住,积久稠痰,状粘如胶。
攻虫积,利水道,下气,消水肿,吐痰涎。
⑤《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虫疽,瘰疬,结痰,驱心痛。
⑥《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下气杀虫。治痰饮停留,骨膜发炎,结核顽疮,酒齄鼻。
附方
①治积聚,心腹胀如故者:狼毒四两(锉碎,醋拌炒干),附子三两(炮裂,去皮脐),防葵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五丸,以利为度。(《圣惠方》狼毒丸)
②治卒心腹症坚,两胁下有气结者:狼毒二两,旋覆花一两,附子二两(炮)。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二丸,稍加至三丸。
③治心腹相连胀痛: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九,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
④治阴疝,阴丸卒缩入腹,急痛欲死: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烧)。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夜三度。(②方以下出《补缺肘后方》)
⑤治水肿:绵大戟细末,每股五分,滚水服。忌盐一百日,乃泻去黄水,其肿自消,如泻不止,冷粥补之。(《滇南本草》)
⑥治一切食积、痰积、虫积、气积、痞块疼痛,胸膈肚腹膨胀,饮食不消,面皮黄瘦,单腹胀:绵大戟为末,米糊为丸。如马豆子大,每服七丸,滚水送下,以利为度。(《滇南本草》)
⑦治淋巴结结核:一未溃或已溃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烂,除渣取药液,加热浓缩成膏,洗净伤口,外敷。二已溃者拔脓毒:狼毒一斤,蛇蜕八分,花椒一两,松香五钱。将狼毒煎制成膏,其他药研成细末,撒入并搅拌均匀。外敷。三愈合淋巴结结核伤口:狼毒一两,蒲公英根一两。煎成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睾丸结核:狼毒、核桃、白矾各等量。烧存性,共研细末。每日一次,每次一钱三分,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⑨治疠风癞疮:狼毒,童便浸炒,研末。每早晚各服五分,温酒下。(《张三丰仙传方》)
⑩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狼毒,醋磨涂之。(《圣惠方》)
⑾治久年干疥干癣及一切癞疮:狼毒(微炒研细末),轻粉减半。和匀,干疥癣癞疮,搔破搽之;湿者干掺,数次效。(《永类钤方》)
⑿治脏腑内一切虫病:川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钱,用饧一皂子大,沙糖少许,以水同化,临卧空腹服之,来日早取下虫效。(《集效方》)
⒀治外伤出血:绵大戟研末撒于伤口。(《云南中草药选》)
药理作用抗肿瘤:狼毒水提取物作用10-40g(生药)/kg、醇提取物2.5-20g/kg腹腔注射,连续10天,对小鼠肝癌、Lewis肺癌均有抑作用;水提取物10、20g(生药)/kg、醇提取物2.5、5.0g/kg静脉注射,连续6天,对小鼠肝癌也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69.5g(生药)/kg、醇提取物26.09g/kg灌胃,连续10天,对小鼠肝癌也有抑制作用。
用药禁忌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1.《本草经集注》:大豆为之使。恶麦句姜。
2.《药对》:畏占斯、密陀僧。
3.《本草汇言》:脾元不足,真气日乏者,不可妄施。
4.《得配本草》:畏醋。
5.《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忌用,慢性胃肠溃疡慎用。
6.《全国中草药汇编》有大毒,中毒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孕妇可致流产。冲捣时需戴口罩,否则易引起过敏性皮炎等。
用法用量
1.《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3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醋磨汁涂;或取鲜根去皮捣烂敷。
2.《全国中草药汇编》:0.9~2.4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敷患处。
药材来源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L.[Passerina chamaejasmeFisch.]的根。
注:《中药大辞典》药材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
产地溯源产于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
临床应用
治疗皮肤病
取月腺大戟洗净,剥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为止;然后用纱布过滤,药液继续煎煮浓缩至一定粘度,冷后涂布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或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18g,头5天临睡前内服1片,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后增至旱、中、晚备1片,一疗程为20-30天,个别延长至35天,总剂量7-12g。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癣30例,13例痊愈,16例好转, 1例无效;用片剂治牛皮癣22例,基本痊愈2例,显著好转11例,好转7例,无效2例。稠膏亦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湿疹15例,均有较好 疗效,一般涂药3-10次即可见效。本品有毒,口服片剂有胃肠道紊乱(如胃纳减退、恶心、肠鸣、腹泻、腹痛等),头昏痛,乏力,体重减轻等反应,除1例因腹泻次数较多而终止治疗外,其余病例暂停服药或减少剂量,均自行好转。另外发现部分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略有下降,应用维生素 B4或 B6后均恢复正常。
治疗结核病
先制成狼毒枣,其法取狼毒放入锅内,加水煎煮,把大枣放入笼屉,约蒸二小时半即成;狼毒与大枣按3:4配制。 每日3次,开始服狼毒枣每次10粒,视副作用有无,逐渐递增或减少,每次最多20粒;或 周每日130g(约30粒),第二周每日225g(约45粒),第3周以后每日300g(约60粒)分 三次食后内服,连服三个月为一疗程;间隔1-2周,视情况可再 给第二疗程。曾治疗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副睾结核、结核性角膜炎及肺结核,均有一定疗效。30例肺结核服后症状改善者22例,体重增加2-23市斤者28例,病灶进步18例,痰菌转阴9例,血沉下降14例,恶化者仅1例;对其他肺外结核,凡能耐心服用者,均有不同疗效。副作用有恶心、头昏、便溏等,经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此外,蒸狼毒枣所剩在锅内的狼毒液经过滤后,用文火浓缩成稀糊状泥膏,可作局部治疗剂,治疗皮肤结核、癣疥、各种慢性皮炎、酒齄鼻、秃疮及各种顽固性溃疡等,均有一定效果。
取狼毒 1钱放入200ml水中煮后捞出,再打入鸡蛋2只煮熟只吃蛋喝汤。用于治疗胃癌、肝癌、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等25例,治后症状减轻,少数病例可见肿瘤缩小。也可用狼毒与鸡血藤、苡米、半枝莲等制成复方狼毒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行静脉滴注;或制成复方狼毒片内服。治疗20例晚期胃癌,在术前用药可以缓解症状,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在末后用药,可以巩固疗效,稳定病情。用药后一般具有止痛、增进食欲等作用。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轻度腹泻,未发观对肝、肾及神经方面的毒性表现。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剂或丸剂,每次剂量相当于干品0.5g,每日3次,饭后服。治疗299例,观察10天,显效52例(17.39%),好转170例(56.36%);具有较好的平喘、化痰及镇咳、消炎作用,尤以平喘作 用显著;多数服药后 l、2天自觉出气省劲,痰易咯出,5天后咳嗽次数和痰量减少,食欲明显增加。但副作用较大,病人服水剂30分钟后即出现胃不适,口腔咽部发麻,头昏恶心,或腹泻、腹痛,停药后3-24小时,可自行好转;丸剂均有腹泻症状,对久热伤津、咽干舌燥、声哑、呕吐、恶心者不宜用。用上述的狼毒枣也可治疗本病,每次服3-5个,每日3次,副作用较水剂或丸剂明显减少。对278例观察 1个月,基本治愈21例,占7.6%,显效119例,占42.8%,仅个别有轻微口干,极个别有轻微肝功能改变。
《*辞典》:狼毒 出处《本经》拼音名 Lánɡ Dú别名续毒(《本经》),川狼毒(《集效方》)。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春、秋采挖,去茎叶、泥沙性状 ①狼毒又名:绵大戟、山萝卜(《滇南本草》),大将军、红狼毒、西北狼毒。为瑞香狼毒的干燥根,呈圆锥形至长圆柱形,稍扭曲,长7~30厘米,直径2~7厘米;根头部留有地上茎残基;外表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及横生的细长皮孔,有时残留细根。栓皮剥落后,露出柔软的纤维。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中心木质部黄白色,外圈韧皮部白色,呈纤维状。气微,味微甘、微苦而辣。产内蒙古、山西、河南、青海、甘肃、陕西、四川等地。②白狼毒为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干燥根,都切成类圆形的块片。狼毒大戟又名:猫眼花根、东北狼毒。直径约4~7厘米,厚0.5~3厘米,偶有厚达7厘米者。表面黄棕色或淡棕色。栓皮成重叠的薄片状,易剥落。切面不平坦,有暗棕色与黄白色相间的明显同心环,偶有环纹不显著者。质轻,易折断,断面粉性,水湿之有粘性,撕开时可见粘丝。气微,味甘,并有刺激性辣味。产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月腺大戟的根性状与上种相似,唯切面的同心环纹颜色较浅,不如狼毒大戟根的明显。以水湿之不显粘性。产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本草》所载的狼毒,系瑞香科瑞香狼毒,故应以此为 ,但目前多数地区所用的狼毒,为大戟科的白狼毒。药理作用从瑞香狼毒根中提得一种狼毒甙,原称川狼毒素的抗菌物质,并称其毒性很低。狼毒煎剂灌胃6克(生药)/公斤,可提高小鼠痛阈20~50%(电击小鼠尾法及热板法)。叶、根中可能含有蒽甙,能增强小肠蠕动,可治疗便秘。狼毒大戟的根可用以杀蛆,灭孑孓。20%的煎剂对麻醉犬的呼吸、血压及离体蛙心、肠管均无甚作用。炮制生狼毒:用水洗净,润透,切片晒干。醋狼毒:取狼毒片加醋拌匀,稍闷,待醋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100斤狼毒片,用米醋20~30斤)性味苦辛,平,有毒。①《本经》:"味辛,平。"②《别录》:"有大毒。"③《药性论》:"味苦辛,有毒。"④《本经逢原》:"苦辛,寒,大毒。"归经《得配本事》:"入手太阴,兼少阴经气分。"功能主治逐水祛痰,破积杀虫。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①《本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②《别录》:"疗胁下积癖。"③《药性论》:"治痰饮,症瘕。"④《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饮食结住,积久稠痰,状粘如胶。攻虫积,利水道,下气,消水肿,吐痰涎。"⑤《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虫疽,瘰疬,结痰,驱心痛。"⑥《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下气杀虫。治痰饮停留,骨膜发炎,结核顽疮,酒齄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分;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①《本草经集注》:"大豆为之使。恶麦句姜。"②《药对》:"畏占斯、密陀僧。"③《本草汇言》:"脾元不足,真气日乏者,不可妄施。"④《得配本草》:"畏醋。"⑤《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忌用,慢性胃肠溃疡慎用。"附方 ①治积聚,心腹胀如故者:狼毒四两(锉碎,醋拌炒干),附子三两(炮裂,去皮脐),防葵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五丸,以利为度。(《圣惠方》狼毒丸)②治卒心腹症坚,两胁下有气结者:狼毒二两,旋覆花一两,附子二两(炮)。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二丸,稍加至三丸。③治心腹相连胀痛: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九,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④治阴疝,阴丸卒缩入腹,急痛欲死: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烧)。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夜三度。(②方以下出《补缺肘后方》)⑤治水肿:绵大戟细末,每股五分,滚水服。忌盐一百日,乃泻去黄水,其肿自消,如泻不止,冷粥补之。(《滇南本草》)⑥治一切食积、痰积、虫积、气积、痞块疼痛,胸膈肚腹膨胀,饮食不消,面皮黄瘦,单腹胀:绵大戟为末,米糊为丸。如马豆子大,每服七丸,滚水送下,以利为度。(《滇南本草》)⑦治淋巴结结核:一未溃或已溃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烂,除渣取药液,加热浓缩成膏,洗净伤口,外敷。二已溃者拔脓毒:狼毒一斤,蛇蜕八分,花椒一两,松香五钱。将狼毒煎制成膏,其他药研成细末,撒入并搅拌均匀。外敷。三愈合淋巴结结核伤口:狼毒一两,蒲公英根一两。煎成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⑧治睾丸结核:狼毒、核桃、白矾各等量。烧存性,共研细末。每日一次,每次一钱三分,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⑨治疠风癞疮:狼毒,童便浸炒,研末。每早晚各服五分,温酒下。(《张三丰仙传方》)⑩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狼毒,醋磨涂之。(《圣惠方》)⑾治久年干疥干癣及一切癞疮:狼毒(微炒研细末),轻粉减半。和匀,干疥癣癞疮,搔破搽之;湿者干掺,数次效。(《永类钤方》)⑿治脏腑内一切虫病:川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钱,用饧一皂子大,沙糖少许,以水同化,临卧空腹服之,来日早取下虫效。(《集效方》)⒀治外伤出血:绵大戟研末撒于伤口。(《云南中草药选》)各家论述《本经逢原》:"狼毒大毒,非恒用之品。《本经》主咳逆上气,惟质实气壮暴咳者宜之。"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狼毒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拼音名 Lánɡ Dú英文名 Root of Fischer Euphorbia, Chinese Stellera Root, Langdu Root别名续毒、绵大戟、山萝卜、闷花头、热加巴、一扫光、搜山虎、一把香、药罗卜、生扯拢、红火柴头花、断肠草、猴子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的根。药理作用 1.抗肿瘤:狼毒水提取物作用10-40g(生药)/kg、醇提取物2.5-20g/kg腹腔注射,连续10天,对小鼠肝癌、Lewis肺癌均有抑作用;水提取物10、20g(生药)/kg、醇提取物2.5、5.0g/kg静脉注射,连续6天,对小鼠肝癌也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69.5g(生药)/kg、醇提取物26.09g/kg灌胃,连续10天,对小鼠肝癌也有抑制作用。2.毒性:狼毒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75.9g(生药)/kg及171.96g(生药)/kg。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h。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供下述实验:(1)取供试液1ml,加镁粉少许,盐酸数滴,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放置显品红色。(2)取供试液1ml,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硼酸的饱和丙酮溶液及10%枸橼酸丙酮试液各1ml,继续蒸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荧光。(3)取供试液1滴于滤纸上,喷1%三氯化铝乙醇液烤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荧光。炮制生狠毒:用水洗净,润透,切片晒干。醋狠毒:取狠毒片加醋拌匀,稍闷,待醋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100斤狠毒片,用米醋30-50斤)性味味苦;辛;性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破积杀虫。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结核;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醋磨汁涂;或取鲜根去皮捣烂敷。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1.《本草经集注》:大豆为之使。恶麦句姜。2.《药对》:畏占斯、密陀僧。3.《本草汇言》:脾元不足,真气日乏者,不可妄施。4.《得配本草》:畏醋。5.《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忌用,慢性胃肠溃疡慎用。附方 ①治积聚,心腹胀如鼓者,狼毒四两(锉碎,醋拌炒干),附子三两(炮裂,去皮脐),防葵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五丸,以利为度。(《圣惠方》狼毒丸)②治卒心腹症坚,两胁下有气结者:狼毒二两,旋覆花一两,附子二两(炮)。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二丸,稍加至三丸。③治心腹相连胀痛: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丸,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④治阴疝,阴丸卒缩入腹,急痛欲死: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烧)。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夜三度。(②方以下出《补缺肘后方》)⑤治水肿:绵大戟细末,每服五分,滚水服。忌盐一百日,乃泻去黄水,其肿自消,如泻不止,冷粥补之。(《滇南本觅》)⑥治一切食积、痰积、虫积、气积、痞块疼痛,胸膈肚腹膨胀,饮食不消,面皮黄瘦,单腹胀:绵大戟为末,米糊为丸。如马豆子大,每服七丸,滚水送下,以利为度。(《滇南本草》)⑦治淋巴结结核: 一、未溃或已溃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烂,除渣取药液,加热浓缩成膏,洗净伤口,外敷。二、己溃者拔脓毒:狼毒一斤,蛇蜕八分,花椒一两,松香五钱。将狼毒煎制成膏,其他药研成细末,撒入并搅拌均匀。外敷。三、愈合淋巴结结核伤口:狼毒一两,蒲公英根一两。煎成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⑧治睾丸结核:狼毒、核桃、白矾各等量。烧存性,共研细末。每日一次,每次一钱三分,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⑨治病风癞疮:狼毒,童便浸炒,研末。每早晚各服五分,温酒下。(《张三丰仙传方》)⑩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狼毒,醋磨涂之。(《圣惠方》)11.治久年干疥干癣及一切癞疮:狼毒(微炒研细末),轻粉减半。和匀,干疥癣癞疮,搔破搽之;湿者干掺,数次效(《永类铃方》)12.治脏腑内一切虫病:川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钱,用饧一皂子大,沙糖少许,以水同化,临卧空腹服之,来日早取下虫效。(《集效方》)13.治外伤 出血:绵大戟研末撒于伤口。(名云南中草药选》)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狼毒大毒,非恒用之品。2.《本经》主咳逆上气,惟质实气壮暴咳者宜之。3.《药性论》:狠毒杀鼠。4.《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狼毒与麻黄、橘皮、吴茱萸、半夏、枳实为六陈也。狼毒,叶似商陆及大黄,茎叶上有毛,根皮黄、肉白。以实重者为良,轻者力劣。5.《纲目》:狼毒,出秦、晋地。今人往往以草茹为之,误矣。6.《本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7.《别录》:疗胁下积癖。8.《药性论》:'治痰饮,症瘕。9.《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饮食结住,积久稠痰,状粘如胶。攻虫积,利水道,下气,消水肿,吐痰涎。10.《本草通玄》:主咳逆,治 虫疽,瘰疬,结痰,驱心痛。11.《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下气杀虫。治痰饮停留,骨膜发炎,结核顽疮,酒齄鼻。临床应用 1.治疗皮肤病:取月腺大戟洗净,剥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为止;然后用纱布过滤,药液继续煎煮浓缩至一定粘度,冷后涂布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或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18g,头5天临睡前内服1片,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后增至旱、中、晚备1片,一疗程为20-30天,个别延长至35天,总剂量7-12g。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癣30例,13例痊愈,16例好转, 1例无效;用片剂治牛皮癣22例,基本痊愈2例,显着好转11例,好转7例,无效2例。稠膏亦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湿疹15例,均有较好疗效,一般涂药3-10次即可见效。本品有毒,口服片剂有胃肠道紊乱(如胃纳减退、恶心、肠鸣、腹泻、腹痛等),头昏痛,乏力,体重减轻等反应,除1例因腹泻次数较多而终止治疗外,其余病例暂停服药或减少剂量,均自行好转。另外发现部分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略有下降,应用维生素 B4或 B6后均恢复正常。2.治疗结核病:先制成狼毒枣,其法取狼毒放入锅内,加水煎煮,把大枣放入笼屉,约蒸二小时半即成;狼毒与大枣按3:4配制。 每日3次,开始服狼毒枣每次10粒,视副作用有无,逐渐递增或减少,每次最多20粒;或 周每日130g(约30粒),第二周每日225g(约45粒),第3周以后每日300g(约60粒)分三次食后内服,连服三个月为一疗程;间隔1-2周,视情况可再 给第二疗程。曾治疗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副睾结核、结核性角膜炎及肺结核,均有一定疗效。30例肺结核服后症状改善者22例,体重增加2-23市斤者28例,病灶进步18例,痰菌转阴9例,血沉下降14例,恶化者仅1例;对其他肺外结核,凡能耐心服用者,均有不同疗效。副作用有恶心、头昏、便溏等,经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此外,蒸狼毒枣所剩在锅内的狼毒液经过滤后,用文火浓缩成稀糊状泥膏,可作局部治疗剂,治疗皮肤结核、癣疥、各种慢性皮炎、酒齄鼻、秃疮及各种顽固性溃疡等,均有一定效果。3. :取狼毒 1钱放入200ml水中煮后捞出,再打人鸡蛋2只煮熟质吃蛋喝汤。用于治疗胃癌、肝癌、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等25例,治后症状减轻,少数病例可见肿瘤缩小。也可用狼毒与鸡血藤、苡米、半枝莲等制成复方狠毒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行静脉滴注;或制成复方狼毒片内服。治疗20例晚期胃癌,在术前用药可以缓解症状,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在末后用药,可以巩固疗效,稳定病情。用药后一般具有止痛、增进食欲等作用。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轻度腹泻,未发观对肝、肾及神经方面的毒性表现。4.治疗慢性气管炎: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剂或丸剂,每次剂量相当于干品0.5g,每日3次,饭后服。治疗299例,观察10天,显效52例(17.39%),好转170例(56.36%);具有较好的平喘、化痰及镇咳、消炎作用,尤以平喘作用显着;多数服药后 l、2天自觉出气省劲,痰易咯出,5天后咳嗽次数和痰量减少,食欲明显增加。但副作用较大,病人服水剂30分钟后即出现胃不适,口腔咽部发麻,头昏恶心,或腹泻、腹痛,停药后3-24小时,可自行好转;丸剂均有腹泻症状,对久热伤津、咽干舌燥、声哑、呕吐、恶心者不宜用。用上述的狼毒枣也可治疗本病,每次服3-5个,每日3次,副作用较水剂或丸剂明显减少。对278例观察 1个月,基本治愈21例,占7.6%,显效119例,占42.8%,仅个别有轻微口干,极个别有轻微肝功能改变。摘录《中华本草》
好了,今天关于“狼毒花是一种什么植物?图片,在青岛有种植的吗?我家里也有一棵说是狼毒花,不知道是不是?”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狼毒花是一种什么植物?图片,在青岛有种植的吗?我家里也有一棵说是狼毒花,不知道是不是?”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文章评论
本栏推荐
-
五指毛桃吃根还是茎好
五指毛桃吃根还是茎好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五指毛桃吃根还是茎好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文章目录列表:五指毛桃吃根还是茎好2.五指毛桃有什么功效?五指毛桃别名五指... -
中草药名方:牛膝丸2的功效与作用
中草药名方:牛膝丸2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中草药名方:牛膝丸2的功效与作用”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文章目录列... -
诃子的功效与作用_1
诃子的功效与作用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诃子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文章目录列表:诃子的功效与作用1抗氧化诃子分离出来的6中粗提取物和4中单体化...
站长推荐
-
五指毛桃吃根还是茎好
五指毛桃吃根还是茎好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五指毛桃吃根还是茎好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文章目录列表:五指毛桃吃根还是茎好2.五指毛桃有什么功效?五指毛桃别名五指... -
中草药名方:牛膝丸2的功效与作用
中草药名方:牛膝丸2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中草药名方:牛膝丸2的功效与作用”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文章目录列... -
诃子的功效与作用_1
诃子的功效与作用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诃子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文章目录列表:诃子的功效与作用1抗氧化诃子分离出来的6中粗提取物和4中单体化...